隨著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的臨近,兩岸關係及美國對台政策成為全球關注焦點。美國總統拜登曾多次明確表態,若中國武力攻台,美國將考慮出兵保衛台灣。然而,華府知名兩岸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近日在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刊文指出,拜登的副總統兼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未必會延續拜登的這一立場,可能選擇回歸美國長期以來對台灣採取的「戰略模糊」政策。
賀錦麗或回歸戰略模糊 強化台海和平穩定
葛來儀在文章中分析指出,若賀錦麗當選,她可能會延續拜登政府加強對台軍售,並在政治、經濟及安全領域深化雙方關係,同時維持美國一中政策。然而,與拜登不同的是,賀錦麗可能不會明確承諾動用美軍保衛台灣,而是回歸美國過去數十年來對台灣採取的「戰略模糊」政策。她的政府可能會將台海和平穩定作為首要目標,並像現任政府一樣,呼籲美國盟友共同參與嚇阻行動。
儘管賀錦麗可能對台政策保持一定靈活性,但葛來儀認為她不會背離現有的對台軍售及安全合作政策。相較之下,拜登的強硬立場曾多次引發中方強烈反應,賀錦麗或許會選擇更為低調、務實的路線,以降低台海緊張局勢。
川普政策難以預測 或與北京進行貿易談判
共和黨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在對台政策上則顯得更加不可預測。葛來儀指出,川普可能會與北京進行談判,以貿易讓步換取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退縮。他或許會要求台灣增加國防預算,並公開施壓。然而,川普政府中的對中鷹派及共和黨內部親台勢力,可能會反對這樣的交易。
葛來儀指出,無論誰在大選中勝出,美中關係都將繼續保持緊張態勢。隨著兩國在軍事、科技、經濟和政治領域的競爭不斷加劇,雙邊關係未來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共和黨和民主黨在對華政策上雖有分歧,但都認為中國對美國重大利益構成威脅。2023年,美國國會議員提出了多達616項涉華法案,顯示出兩黨在抗衡中國問題上意見一致。
美國對華政策分歧 雙邊競爭持續
對於美國未來的對華政策,葛來儀表示,賀錦麗若當選,將繼續推動「去風險」策略,這包括限制中國取得先進科技,如半導體,並通過政策支持美國戰略產業發展。她對拜登政府推動的「晶片法案」持續表示支持,未來可能進一步推動更多相關立法,以確保美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領先地位。
川普的競選政策則強調美中貿易脫鉤。他曾承諾加強貿易壁壘,並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與此同時,他計畫限制美國對中國的投資,並撤銷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川普在對華政策上或許更具對抗性,但也更難預測其實際行動。
兩黨罕見共識:中國是美國重大威脅
無論誰當選美國總統,華府兩黨目前在中國問題上罕見達成共識,都認為中國對美國的利益構成嚴重威脅。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民調顯示,81%的美國民眾對中國持負面看法,其中43%對中國持「非常負面」態度。這種輿論氛圍無疑會對美國未來的對華政策產生影響。
總的來看,葛來儀的分析顯示,不論是賀錦麗還是川普當選,美中關係將在未來繼續處於競爭狀態。然而,兩位候選人的不同政策取向將直接影響美國對台政策及亞太地區的整體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