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來源:耕莘名醫冉祥俊被控「騙罹癌」!患者花近百萬開腹3次 4情況要找第二意見 (健康2.0)
台北耕莘醫院外科名醫冉祥俊,近日遭一名A小姐投訴,指控冉祥俊誤診並在治療過程中讓她花費近百萬元,接受多次開腹手術與熱化療,最後卻發現根本不是癌症,而是良性病變。消息曝光後,引發社會關注與醫界討論。
根據週刊報導,A小姐因腸道問題前往耕莘醫院求診,被冉祥俊醫師診斷為大腸癌。之後她陸續接受4次手術,冉祥俊醫師每次都稱是為了切除惡性腫瘤,還要求她配合進行「熱化療」療程。沒想到手術後傷口持續發炎不癒,直到她改由院內感染科檢查,病理報告才顯示,切除的組織其實是水泡與間皮組織良性腫瘤,並非惡性癌細胞。
今年5月,A小姐因傷口持續惡化、腹部紅腫甚至變色,輾轉多家醫院求助,最後被台大醫院收治並進行清創手術。令人震驚的是,醫師在手術過程中竟發現腹腔內遺留不該存在的縫線物,懷疑是引發感染的原因之一。A小姐身心受創,認為自己被誤導、花了大筆醫療費,氣得向檢方提出訴訟,指控冉祥俊醫師有誤導與收費不當行為,希望能討回公道。
對此,耕莘醫院發布聲明回應,強調報導內容與事實不符,醫療團隊的診療行為全程依照標準流程,由病理科醫師進行組織鑑別後,與臨床團隊共同討論,最終確認診斷與治療方向,強調醫療過程嚴謹且符合法定規範。
專家提醒:這4種情況應尋求「第二意見」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提醒,民眾在面臨重大醫療決定時,不要怕麻煩,有4種情況特別建議尋求「第二意見」:
1.聽不懂醫師說明:若醫師與護理人員解釋不清,或讓人聽得一頭霧水,應尋求其他專業意見。
2.疾病會影響生活:若疾病治療需多次手術或長期化療、放療,應謹慎評估並諮詢第二位醫師。
3.治療費用高、自費多:若需自費金額龐大,應了解所有選項後再決定。
4.對醫療決策存疑:若直覺或資料顯示醫師建議不合理,務必諮詢其他專家。
滕西華補充,第二意見不僅限於不同醫院的醫師,也可以從病友會、醫學會網站等取得資訊,甚至透過病友經驗分享了解實際情況。
此外,若治療需高額自費,患者應思考其必要性,避免陷入「過當醫療」,例如部分癌症已納入健保給付的檢測項目,就不需再花大錢送檢海外。
關心您:如遇醫療糾紛或對診斷有疑慮,請向 衛福部醫事審議委員會 或 健保署申訴專線1955 反映;面臨重大健康壓力,可撥打 1925安心專線 或 1980張老師專線 尋求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