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來源: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505210073.aspx
教育部近期正式公布了一份「學生帶手機上學的新原則草案」,簡單來說,國中小學生以後得把手機交給學校集中保管;而高中生則比較有彈性,可以透過家長、老師、學生一起討論,決定怎麼管理手機,像是什麼時間可以使用。
這項草案已經公告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主要是針對「高中以下學校」的學生。教育部表示會採取「分階段、彈性管理」的方式,也就是說,國中小的管理會比較嚴格,由學校或各班來統一保管手機,但詳細的做法還是要經過校務會議來通過。
至於高中生,由於年紀比較大、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帶手機到學校是可以的,不過規則要由家長、老師、學生代表一起開會討論決定。不過教育部也提醒,同一所學校最好還是有統一的標準,不能每班都不一樣,這樣太混亂。
教育部也特別說明,因為國中小學生還沒成年,家長是法定代理人,要負責孩子的行為與安全,所以如果學生真的需要帶手機來學校,也必須得到家長的同意。
在實際使用上,國中小學生在上課期間基本上是要把手機關機或至少調成飛航模式,只有在學習活動中需要、或有緊急聯繫的時候才能用;高中則可以根據討論結果,設定什麼時段可以開機使用。
先前學生團體 EdYouth 就呼籲,管理手機的重點應該是「上課期間」,而不是整天都不准碰手機,他們擔心這樣會影響學生在下課或休息時間的自由。
這份草案目前仍在公開階段,教育部也會蒐集各界意見後再進一步調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