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470938?from=udn-ch1_breaknews-1-0-news
入冬後,強烈的大陸冷氣團接連來襲,很多人都計劃前往山區追雪,享受雪景。然而,台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的醫師提醒,除了注意保暖和交通管制,還有兩個健康問題不容忽視:高山症和雪盲症,千萬別讓這些狀況打亂了你追雪的好心情。
台灣有許多高山,超過3000公尺的山峰就有258座,疫情後,戶外旅遊變得非常流行,登山健行更是成為大家的熱門選擇。醫師表示,每上升1000公尺,氣溫會下降約6°C,因此保暖是最重要的,必須小心別因為寒冷失溫。野外求生時,即使缺少食物也能存活3週,但缺水則只有3天。如果失溫超過3小時,後果可能非常嚴重,甚至會危及生命。
雙和醫院的家庭醫學科醫師陳信儒提到,海拔越高,氣壓越低,氧氣也變得稀薄,這時身體就會過度換氣,產生不良的反應。一旦海拔超過2500公尺,就有可能開始出現高山症的症狀,隨著海拔增高,發生的機率也會更大。最常見的症狀有頭暈、頭痛、疲倦、胸悶,還會伴隨噁心、嘔吐等腸胃不適。若情況嚴重,還可能引發高山肺水腫或高山腦水腫,這些情況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可能會致命。
陳醫師進一步補充,造成高山症的原因不僅是海拔高度,還有上升的速度以及每個人的體質。當出現不適症狀時,最好的方法是先停下來休息,看看症狀是否有所緩解,讓身體有時間適應這個環境。如果情況沒有改善,或者反而變得更嚴重,就應該立刻下山並尋求醫療幫助。醫師也提醒,許多人會誤以為自己是因為平時缺乏運動、體力較差,或是因為氣溫變化大、風吹冷才會感到不適,可能會選擇硬撐著繼續登山,這樣往往會忽略高山症的危險,結果發生意外。
此外,追雪的人也常常忽略眼睛的防護,這樣會增加患上雪盲症的風險,嚴重時甚至可能會導致短暫失明。這是因為雪地的反射率高達95%,直視雪地就像直視陽光一樣,眼睛暴露在這樣強烈的光線下,很容易受到傷害。雪盲症的症狀包括眼睛刺痛、流淚、視力模糊等,對於高山、雪地和極地探險者來說尤其常見。醫師建議,前往雪地或高山時,一定要佩戴防紫外線的太陽眼鏡或滑雪護目鏡,以保護眼睛免受傷害。
總之,若計劃前往山區追雪,除了享受美麗的雪景,別忘了為自己做好安全準備,注意高山症與雪盲症,這樣才能有一個愉快又安全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