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總統賴清德上任後,他提出了「健康台灣」的願景,並於8月22日召開首場推動委員會會議,宣示將於明年投入607億元擴大醫療投資。這一政策旨在提升全民健康,卻也引起了商界的強烈反響,並將健康議題與商業利益掛鈎,引發了公眾對未來健康政策的擔憂。
一個引人注目的舉措是由某團體發起的「加熱菸捐助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街頭遊行。該團體提議通過增加200億元的菸捐稅來籌集百億基金,用以研發癌症新藥。表面上看,這似乎是一個兼顧公共健康與財政需求的策略,但台灣拒菸聯盟警告指出,這一提案可能會導致約106萬年輕人開始吸食加熱菸,進一步威脅公共健康。這些含有潛在致癌物的產品或將成為年輕人健康的隱患,這種以健康為代價換取財政利益的提案,引發了對「健康台灣」願景的深刻質疑。
此外,《人工生殖法》的修訂也成為焦點。衛福部過去三年已投入58億元支持不孕症治療,成功助孕2萬名試管嬰兒。依據提案,修訂草案將擴大適用對象,包括同性伴侶、單身女性及代理孕母。此舉預計將增加20-30%的代孕需求。儘管中研院研究員指出,開放人工生殖的目的是推進生育平權,而非僅僅扭轉生育率,但對於政策潛在的社會影響,仍需審慎考量。修訂草案的實施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倫理和社會問題,例如代理孕母的健康風險以及可能影響孩子的家庭結構。
儘管修法草案尚未通過,已有業者在各大交通樞紐投放大幅生殖醫學廣告,顯示出他們對政策利多的積極布局。這種迅速的市場反應不禁讓人擔心,商業利益是否正在影響公共政策的方向,甚至可能導致健康政策的價值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