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 09, 2025

RECENT NEWS

醫師警告:泡泡尿不一定是腎功能衰退的信號,但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須格外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在上廁所時看到泡泡尿會感到不安,擔心這可能是腎臟功能惡化的預兆。然而,台灣泌尿科醫師呂謹亨指出,泡泡尿在多數情況下並不需要過度擔心。呂醫師在門診中經常遇到因泡泡尿而焦急尋求診療的病患,並解釋道,只要泡泡在5至10分鐘內自然消失,通常無需過於擔憂。

泡泡尿的四大常見原因

  1. 小便速度或角度不正確:當尿液以過快的速度或不當的角度排出時,會在水面上形成泡泡。這與從高處跳水產生的水波泡泡類似。
  2. 水分攝取不足:不足的水分會使尿液中的溶質濃度增加,導致尿液變濃,這種情況下可能出現輕微的蛋白尿。禁食超過12小時後也可能在健康檢查中發現類似現象。
  3. 運動後的影響:激烈運動後,肌肉釋放的肌紅蛋白會增加尿液中的蛋白質濃度,加上流汗造成的脫水,均可能引發泡泡尿。
  4. 蛋白質攝取過量:例如在中秋節等節慶期間,大量攝取蛋白質食品如烤肉,會使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上升,進而形成泡泡尿。

嚴重泡泡尿可能提示的問題

呂醫師警告,若泡泡尿現象持續嚴重,可能需要考慮腎功能或泌尿系統的潛在問題,如糖尿病、腎絲球病變、免疫疾病或結石感染等。此外,泌尿系統的其他問題如攝護腺肥大或尿道狹窄,也可能導致類似現象,但通常與蛋白尿無關。若尿液中出現泡泡並混有油脂或大顆泡泡,應尋求醫療建議。

控制慢性病與飲食管理

臺大新竹分院營養師許純嘉指出,腎功能惡化常與慢性疾病控制不佳有關。超過一半的洗腎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因此這些慢性病的管理至關重要。糖尿病及腎臟病患者應定期檢測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以評估腎臟健康。

飲食建議

  1. 低鈉飲食:應選擇新鮮食材而非加工食品,使用天然香料代替高鈉調味料,例如使用現磨黑胡椒而非胡椒鹽,減少罐頭及醃漬品的使用。
  2. 適量攝取蛋白質:避免過量攝取蛋白質,尤其是節慶期間。對於已出現尿蛋白的患者,應控制蛋白質的攝取量,並遵循衛福部的建議。
  3. 穩定血糖與血壓:尿蛋白只反映腎臟健康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是控制血糖和血壓。定期監測並遵循醫師建議,加上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有效保護腎臟健康。

專家建議,通過醫師和營養師的專業指導,理解泡泡尿的成因及與腎功能的關聯,並在日常生活中採取適當的飲食與健康管理措施,有助於維護腎臟健康。

出處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2804498

Related Posts

膝蓋一直喀喀響就代表退化嗎?4種聲音、6招日常保養、3種低衝擊運動與營養關鍵一次看懂

膝蓋有聲音不一定是退化!可能是正常關節活動,也可能是發炎、軟骨磨損或韌帶受傷。本文用白話整理4種常見聲音與可能原因、日常6大保養、3種低衝擊訓練與關節營養素(含UC2、葡萄糖胺/軟骨素、MSM等),並列出5大就醫警訊與常見Q&A,教你從姿勢、運動到飲食全方位顧膝。

中秋烤肉不怕撐!營養師高敏敏推綠奇異果:助消化、抗水腫還能抗氧化

中秋烤肉常吃得太油太多,容易出現消化不良、水腫、便秘等問題。營養師高敏敏建議,餐後吃一顆「綠奇異果」,奇異酵素能幫助分解蛋白質、改善腸胃不適,高纖維促進腸道蠕動,高鉀可排鈉抗水腫,加上低GI與高維生素C,能穩定血糖、抗氧化,讓身體更輕鬆。

Contact

Address: New York, Avenue Street
Email: support@blazethemes.com
Tel: +944-5484451244

Recent News

© 2023 BlazeThemes. Designed by Blaze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