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 09, 2025

RECENT NEWS

現代生活習慣不佳 肌少型肥胖風險增 衛福部專家提醒重視預防與改善

現代人普遍外食頻繁、活動量不足,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流失和體脂肪增加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導致「肌少型肥胖」的風險升高。這一現象在老年人中尤為常見,但年過40的中年族群和外食族群也呈現增加趨勢。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營養科王盈媗營養師提醒,老年人及中年外食族需特別注意這一問題。

王盈媗營養師指出,「肌少型肥胖」目前尚無統一定義,但一般來說,是指「肌少症加上肥胖」,即脂肪多於肌肉的「油包肉」體型。這類人群比單純肥胖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出20%以上,代謝疾病風險更高。肌少型肥胖的老年人相比一般老年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慢性病,行動能力差、跌倒風險和死亡風險也更高,亟需及時改善。

預防與改善肌少型肥胖的四大重點

王盈媗營養師提供了以下四點建議,以預防和改善肌少型肥胖:

  1. 均衡飲食:正餐要吃飽,少吃點心,多攝取蔬菜。主食選擇糙米飯、蕎麥麵、地瓜等全榖類,每餐至少吃一盤蔬菜,增加膳食纖維以提升飽足感,適當減少醣類攝取。
  2. 足量蛋白質:每天每公斤體重需攝取1.0-1.2克的蛋白質,豆魚蛋肉及奶類是高品質蛋白質的來源。動物性蛋白質富含白胺酸,有助於肌肉蛋白質合成。建議優先選擇低脂及白肉類,避免攝取過多油脂和飽和脂肪。
  3. 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鈣質能減緩骨質流失,維生素D有助於肌肉合成和預防骨質疏鬆。富含鈣質的食物包括乳製品、吻仔魚、小魚乾、豆腐、黑芝麻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鮭魚、雞蛋、黑木耳、乾香菇等。每天曬太陽10-15分鐘,有助於生成維生素D,同時增加活動量,但避免在正午時段曬太陽,以防中暑。
  4. 有氧運動+阻力運動:有氧運動如快步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等,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減少體重和體脂肪。阻力運動如重物或彈力帶訓練,有助於維持骨骼肌質量和提升肌肉力量。

王盈媗營養師強調,通過飲食和運動的雙管齊下,能有效預防和改善肌少型肥胖。無運動習慣或經常久坐者可從簡單的有氧運動開始,逐漸增加運動量,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對於肌少型肥胖者,由於肌肉質量低、肌力不足,減重過程可能更困難,遇到瓶頸時,建議諮詢營養師或醫師,尋求專業減重團隊的協助。

出處 https://tw.news.yahoo.com/油包肉-死亡風險高-營養師點名-這兩類人-要注意-041512415.html

Related Posts

膝蓋一直喀喀響就代表退化嗎?4種聲音、6招日常保養、3種低衝擊運動與營養關鍵一次看懂

膝蓋有聲音不一定是退化!可能是正常關節活動,也可能是發炎、軟骨磨損或韌帶受傷。本文用白話整理4種常見聲音與可能原因、日常6大保養、3種低衝擊訓練與關節營養素(含UC2、葡萄糖胺/軟骨素、MSM等),並列出5大就醫警訊與常見Q&A,教你從姿勢、運動到飲食全方位顧膝。

中秋烤肉不怕撐!營養師高敏敏推綠奇異果:助消化、抗水腫還能抗氧化

中秋烤肉常吃得太油太多,容易出現消化不良、水腫、便秘等問題。營養師高敏敏建議,餐後吃一顆「綠奇異果」,奇異酵素能幫助分解蛋白質、改善腸胃不適,高纖維促進腸道蠕動,高鉀可排鈉抗水腫,加上低GI與高維生素C,能穩定血糖、抗氧化,讓身體更輕鬆。

Contact

Address: New York, Avenue Street
Email: support@blazethemes.com
Tel: +944-5484451244

Recent News

© 2023 BlazeThemes. Designed by BlazeThemes.